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一个比较烧脑的心理学实验,你确定能看懂么?|影响与改变

一起来学习、了解社会心理学

比尔被要求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并会因此而得到20美元。而汤姆说同样的谎话却只能得到1美元。这两人中最终会有一人相信了自己的这一谎言。那么是比尔还是汤姆呢?

​鉴于上述情境已经在社会心理学实验中被采用,直接放出答案:

只得到1美元的汤姆将会相信自己的谎言。

对于这样的答案,你是否会感到吃惊和怀疑?的确,绝大多数刚接触社会心理学的人可能都无法做出这样的预测。

但是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观点,这些答案都是很好理解的。

诱因越多,依从越多。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人喜欢或者认同你强迫他们所做出的行为,那么你用于获得依从行为的诱因越少,效果越好。因为诱因越少,越多的个人态度将朝向诱因发出的依从行为方向改变。

经典实验:越少越好

大学生们首先从事了整整1个小时单调无趣的任务( Festinger& Carlsmith,1959)。

实验者假装在监视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重复地用轴线绕满盘子,清空它,然后每次将木桩转动90度。这项任务是非常枯燥无味的。

稍后,实验者会给其中一些被试1美元,要求他们(为了实验目的)对下一个被试说,这一实验任务是非常有趣并令人愉悦的。实验者对另外一些被试则提供了20美元,要求他们做相同的事情。

尽管诱因的大小有所区别,但几乎所有的被试都愿意说这个谎,并从事这个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虽然依从比率相似,但态度上结果却不同。

所有被试撒完谎后都接受了个别访谈,访谈是由被试认为与这一实验无关的人进行的。访谈者要求被试评定自已在多大程度上喜爱这一实验任务。

那些得到了20美元报酬的被试认为,这一任务比较枯燥。他们的评定结果与控制组被试的评定结果相类似;控制组被试只进行了实验任务,然后就进行评定。相反,那些仅仅获得了1美元报酬的被试表达了更多积极的态度:他们把实验任务评定为令人愉悦的。显然,那些获得了20美元报酬的被试体验到了很小的认知不协调。

20美元的报酬证明了谎言的合理性,尤其是被一个以研究者面目出现的权威所授权的小谎言。但是,1美元的报酬很难作为欺骗下一个学生的理由。

因此,只获得了1美元的被试产生了降低认知不协调的驱力,他们通过改变态度以适应自己的欺骗行为,从而降低自己的认知不协调。

1美元是如此微不足道的报酬,被试因此而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象:他们自愿选择向另一个人传递虚假信息。事实上,他们产生了一个由研究者创设出来的“选择的错觉”,而研究者正是利用了人们对微妙情境刺激的不敏感。

被试行为的真正原因蕴含在实验的强大情境陷阱中,情境如此强大以至于只获得了1美元报酬的被试中90%的人选择了服从。一个权威角色(实验者)很客气,但坚定地并貌似符合逻辑地要求被试帮一个忙(为了科学目的而去欺骗下一个被试)。但是,除非提供一个很明显的刺激(例如,20美元),否则依从压力是如此微妙,以至于看上去被试似乎是在无压力情况下自由做出的决定。

进行依从操纵的语言通常为:“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必做”;“这完全取决于你,但是如果你这样做,我将不胜感激”等等

 

用容易点理解的说法就是:

拿20美元的被试者之所以没有改变态度,是因为他们有充足的外部理由说服自己,即自己是因为拿了足够的报酬去说谎,本身被试者他们自己是觉得这个活动很无聊的。

而拿了1美元的被试者,他们对另外的被试者说谎说这个活动很有趣,实际上他们是觉得这个活动很无聊的。人们一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不说谎的人,但是被试却骗他们说这个活动很有趣,被试就需要从外部寻找理由,但是为了1美元出卖自己的正直?被试者们可能觉得这个理由不够充分。

根据认知不协调的理论,被试者们会转而改变自己原先的认知,即这个活动其实还是蛮有趣的,这样的话自己就不算说谎了。在上面的试验里,外部理由就是报酬。

散发思维

有点绕脑,理解了没,下面这个场景的也可以通过认知失调进行解释。

问题

老板想让员工更加卖力地工作,为了增强员工的动力,A公司提供了加班费,B公司提供了一些简单的零食辅助加班。那么,哪个公司的员工会更喜欢自身的工作或作出加班行为呢?

结果

很多员工加班的情况都是被迫的、或不合理的(正常状态下)。

A公司提供了加班费,会增强员工的理由,认为是工作量大,任务安排不合理,或者压榨员工精力等。(排除磨洋工、故意拖到加班时间做核心工作的事情等)是在用金钱来换取自己的时间。极少有人从心底会喜欢这种安排。

B公司提供了一些零食,相比于金钱来说,是一种很小的刺激物。员工会从认知上进行平衡,是自己为了零食才加班的么?还是自己喜欢当前做的工作自愿去加班。如果是为了可有可无的零食而奉献自己的时间,还不如拿加班费。如果是真的喜欢工作,那一点零食相对于金钱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对于主动性强的人来说)

所以,认真思考下,认知失调真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心理学概念,不知不觉得让自己产生了去平衡的意识,从而改变了态度和行为。

感谢关注: 七宗罪
欢迎一起阅读、学习、解析心理学知识

更多查看: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著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一个比较烧脑的心理学实验,你确定能看懂么?|影响与改变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