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因为榜样被认为能够对观察者所处的环境和环境资源进行有力地控制,这种情况下,别人进行观察并且学习带来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榜样极具影响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因为人性有积极的一面,即当榜样被看作热心的和乐于助人的形象的时候。别人也会被带动起积极的一面。
父母基本都有这样的榜样特征。这种家庭环境增加了儿童关注榜样行为的几率,也增加了儿童期望通过模仿榜样行为而获得积极结果的几率。
而且父母存在的另外一个榜样特征就是他们经常共同出现。当多个榜样做相同事情时,会导致更多模仿榜样的行为。
好的榜样其实,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榜样的作用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在英国伦敦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中,一群7~11岁工薪阶层的子女与一个作为榜样的成人共同参与到一个保龄球游戏中。在游戏中,孩子们将有机会赢得一些代币,而这些代币能用来换取一些自已喜欢的奖品。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让榜样充当第一个玩游戏的人,他总是把自己赢得的一些奖品放到“救助儿童基金会”海报下的一个大碗中;而另一种实验条件下,榜样从不把自已赢得的奖品捐献出去。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我们会预期,那些接触到慷慨榜样的儿童会比那些接触到自私榜样的儿童更多地捐献出自已赢得的奖品。而实际的结果是,那些接触到慷慨榜样的儿童其捐献数量竟是那些接触到自私榜样儿童捐献数量的8倍!同时,相比没有任何榜样的控制组,拥有慷慨榜样的实验组儿童捐献的数量更多,而拥有自私榜样的实验组儿童捐献的数量更少。
两个月以后,在另一个不同的房间使用不同的慈善广告重新进行这个实验时,不同组儿童的捐献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一特定行为的改变具有时间和跨越空间的持久性效应。
榜样对成年人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榜样的力量在各个方面都在发挥作用。
班级里,当一个人愿意积极地维护班集体荣誉时,会带动更多人这样做;
活动中,当一个人参加自愿献血后,会影响到更多人去献血;
团队中,当一个人愿意带头去做事情时,会影响到更多人的积极性;
一场公益募捐,当多个人自发捐款,会影响更多的人去捐款;
多少次自然灾害,当一部分志愿者不顾危难率先行动后,影响了更多的人去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都是榜样发挥了强大的力量,庞大的正能量。
坏的榜样
有一天,小戴维在自己的起居室里透过窗户向外面看,忽然他看到一个黑人从外面走过,在这个只有白人居住的社区里,有黑人出现是一件稀罕的事。戴维向自己的父亲跑去,边跑还边叫着:“爸爸,爸爸,我刚刚看到了一个黑鬼。”当他爸爸听到这句话时,他不禁笑了起来并表扬儿子很聪明。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小戴维能学会这一侮辱性的称呼只有一种可能,他曾听到像自己父亲这样重要的榜样说过。正因为做出了相同的陈述而得到强化。重要的是,这一塑造直接对行为产生了影响。小戴维以“黑鬼”来称呼黑人,并不是他个人的原因。作为一个年仅3岁的孩子,戴维可能还没有形成对黑人的态度。
一旦戴维对那些得到了强化的消极标签进行思考,他的态度、信念以及消极的成见,就会形成偏见。在成长过程中,偏见可不是什么好的情绪。
间接的榜样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通过前人做的结果,对后人的行为进行影响。比如课本里、电视上表扬、传送的那些英雄、榜样、模范等。会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记,从而影响相关的行为和态度。
还有一些你可能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比如,销售人员或者业务员在给你推荐产品的时候,经常会列举一些之前的客户案例,这是在隐晦的告诉你,这么多人都买了,希望你也能购买;乞讨者经常会在自己的工具里放一点硬币,而不是空的,向行走的路人抖一抖的同时,这是在隐晦的告诉你,前面已经有人施舍过我了,希望你也能伸出援助之手。这些情况也都在发挥着榜样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榜样,能正确的影响你的行为、态度和信念。而不是消极的榜样,去蚕食你的人生,这是很可怕的。
我们周围有很多好的榜样,希望能找到属于你的,去观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