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情况、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意思。虽然说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是家庭能给予/创造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XYZ型:三种家庭教养方式
Kagiticibasi(1990)依据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独立~依赖”关系,归纳出了三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顺从,属于集体主义模式。如韩国与日本的母亲总是热心于保持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母亲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与孩子“焊接”起来,她们认为母子的亲昵关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家庭教养中,母亲总是力图创造一种“关系上的协调”,但是她们却难于培养孩子的心理独立性。
Z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物质和情感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独立,属于个人主义模式。如美国和加拿大的母亲认为母子间的分离与个体化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所以,母亲尽力把自己与孩子分离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母亲在家庭关系中创设的是一种“个体上的协调”。但是,这也会带给双方情感上的孤独与失落。
Y型:将上述两种模式辩证地综合在一起,强调在物质上的独立,在情感上的相互依赖。中国与土耳其的家庭近似这种模式。如土耳其的研究发现( Chalet& Claeys,1990),土耳其青年既忠于家庭,又注重本人才能的自我实现。在具有集体主义文化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家庭人际关亲可能向Y型转化。
可见不同的环境下,子女的人格、情感成长会有很大不同。这个家庭环境因素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法控制的。那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比较自信、乐观?有的孩子害怕失败、比较悲观?请阅读下面的经典实验。
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实验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 Jacobn)在一所小学中完成了他们的经典实验。他们在一个班级里给所有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之后告诉该班级的老师:部分学生智商得分很高,他们在未来肯定会很有成就。而事实上这份所谓高智商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取的。在老师告知了哪些学生会特别优秀的期望后,研究者定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动,并在学年结束后再对所有学生做一次真正的智力测验。
预言会实现吗?结是惊人的:班级中那些被标定为未来会有成就的学生的智商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期望变成了现实。在半年到一年以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都有极为显著的提高,有30%的人1Q分数平均上升了22分,几乎所有学生的智商至少上升了10分,显著高于控制组。
难道是那些老师故意给予了资优学生更多的注意和鼓励吗?不是这样的,实际上绝大多数老师都很有奉献精神,如果意识到自己偏心一定会心有不安,因此这并不是一种有意识地考虑周全的行为,而是自动化的。
有趣的是,其实这一实验中的老师在那些标记为资优生的学生身上花的时间较少。那到底是哪里不同呢?原来,老师们普遍在四个方面以不同方式对待资优生:
一、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温暖的情感环境,给他们更多的个人注意鼓励和支持;
二、给他们更丰富难度更大的学习资料;
三、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更好的反馈;
四、给予他们更多的课堂参与的机会和时间。
这一实验说明:一旦人们建立了期望后,就会尽可能地验证自己的期望而被期望的对象接收到了这种期望,也会朝着这一方面行为。于是,预言真的实现了。注意如下
更多请查看 心里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冉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