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为什么我们对一些坊间测试的结果深信不疑,了解一下巴纳姆效应

先来看一段测试后的评价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以上的描述是典型的的巴纳姆语句。


“根据你选择什么口味的食物来揭示你的性格”,

“史上最准的心理测验-道题了解你”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网络,我们随处可见类似有着极具诱惑性标题的所谓“人格测验”。很显然它们不具备科学测验应该具备的科学、有效等指标,因此我们姑且称它们为“坊间人格测验”。不过它们所提供的解释却令不少人深信不疑并啧啧称奇。

坊间人格测验既然不科学,又怎么能够生成让人觉得与自己性格特点相符合的描述呢?原来,这其中利用到了人们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即我们会倾向于把一般化的描述看成是对自己人格的准确总结,称为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给大学生施测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几天之后研究者交给他们每人一份打印好的结果报告,然后让他们评价报告的准确性,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报告上的描述与自己的情况非常贴切,而事实上他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份精心伪造的报告( Forer,1949)。

看看以下的描述,是不是觉得和你很像呢?

◇有时你是外向的,易动感情、善于交际;而另一些时候你又是内向的,小心谨慎且保守令你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感到自豪,在没有充分的证据时,你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

◇在有压力或紧张的情况下,你会体验到自我怀疑感。

◇尽管你很爱你父母,但有时你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事实上这些陈述笼统且似是而非,它们可能适用于每个人,这就是坊间人格测验看起来很“准”的原因。同理,算命先生、江湖术士在施展骗术时也常常借用这一心理效应,他们可以通过人的外表和反应寻找出线索,以此断言他们能看透人心并预测未来。

总之,坊间人格测验或许可以拿来娱乐,但仅此而已。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自己,接受科学检验的人格测验会是更好的选择。

例如以下几种测试

更多请查看 心里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冉龄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为什么我们对一些坊间测试的结果深信不疑,了解一下巴纳姆效应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