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Follow your heart

从白雪公主和皇后,看到嫉妒的文化根源(转)

维雷娜•卡斯特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其著作《羡慕与嫉妒——深层心理分析》主要探讨羡慕和嫉妒是怎样成为人类占有欲的基础,人类又 怎样在某种嫉妒下被全然占据了自我。

说起来有点复杂,但书中对“嫉妒文化”的分析,可谓发人深省。

嫉妒的心理会在很多人身上不经意地发 生,却甚少有人肯主动承认自己嫉妒过别人。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我们要嫉妒的“对象”,却搞不清楚我们为 甚么要嫉妒他人的“原因”。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让有猜忌心的我们“由羡转妒”,然而,我们多半没有了解嫉妒矛头要指向的“动机”,或研究跟被嫉妒者一较长短的野心,因此往往忽略了“嫉妒文化”中根源的核心——嫉妒是来源于我们对自身价値的不信任。

我一直认为, 如果没有“嫉妒文化”因素注入的话,时下所谓高收视的电视剧便会失去了所谓“戏剧效果”。这类剧种每集有所谓“高潮戏”,皆视乎 “嫉妒”在剧中所扮演着哪个喜欢如何煽风点火的角色。

要知道,“嫉妒”背后的意识形态是对“权力欲望的诉求”,所以争家产、争男人/女人、争地盘,抢来抢 去尔虞我诈的戏,为一部分人提供了平衡日常生活中权力差异的自我幻想。说白一点就是,与其说我们喜欢单方面向外界宣扬嫉妒有何不好,但其实心里难掩对“嫉 妒文化”的崇拜。“嫉妒文化”之所以能够主宰了戏剧的煽情桥段和场面,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我们对“成功的社会地位”充满羡慕。

嫉妒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一定是在嫉妒别人身上有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有时甚 至可以是对自我权力的崇拜而导致人性腐败的“由妒生恨”。例如,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曾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表示对某女明星嫁入豪门事件产生厌恶。仔细分析,他们所针对的矛头肯定不是那女明星的外在“优势”或“条件”,他们愤愤不平的,大抵是因那女明星的“光彩”恰到好处的刺中了 自己内心不愿承认的自卑。

当我们看着别人遭到谩骂,或心里咒骂别人过后,其实应该抚心自问一下,我们究竟为何如此容易嫉妒别人?

下面是对《白雪公主》中王后的 “羡慕”分析 。

书中有几处对白雪公主的继母的分析,并提到童话中常常涉及羡慕、嫉妒等。

书中的羡慕与我们现实中的羡慕不同。它更多的涉及心理学方面,包含攻击,占有,怨恨被羡慕者等意思。这是一种很不快的情感,它同时伤害羡慕者和被羡慕者。

作者把羡慕情感分为钦佩型、矛盾型、攻击型和抑制攻击破坏型四种。很显然,王后属于攻击型。她由于知道了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而产生“羡慕”,继 而采用明显的攻击行为想毁灭白雪公主。属于攻击型的王后是可怕的,她有着持续的复仇欲望,这种欲望迫使她在失败之后一再采取新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白雪公主出生之前,王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而在白雪公主出生之后,王后不再是世界第一了,这损害了她的自我价值感,破坏了她的自我同一性。她对 自己不满了。她需要采取行动。要想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感,恢复自我同一性,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改变自身,一种是试图改变 外界。她可以选择发展自己,当好自己,接受自己,与被羡慕着白雪公主建立新的积极的联系;另一方面,就是对被羡慕者贬低,打击,而她采取的是最极端的方 式: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这种方式是破坏型的,虽然保证了王后的找回自我,却也牺牲了白雪公主。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被羡慕着的白雪公主始终是被动的。作为一个被羡慕者,她没有受到肉体外的精神伤害。因为她从一开始就被逐离了王宫,与王后分开来,因此 她与王后之间没有产生一般的羡慕情境中会出现的现象,比如被羡慕者无意识的负疚感和被羡慕者自我价值的伤害。白雪公主的反应也说明,如果对这种羡慕置之不 理,后果会是很严重的。

最后,书中提到,白雪公主的继母最后穿着燃烧的舞鞋不得不跳舞致死。这被解释为是一种象征,即“只有当这些承载羡慕投射的人物形象被狂热的激情缠住以后, 羡慕才能自行消解”。

赞(0) 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觉得有用,欢迎转发;保留作者信息;(采集人员请润)七宗罪心理 » 从白雪公主和皇后,看到嫉妒的文化根源(转)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Follow your heart

关于留言

觉得有用就打赏一下吧!您的支持是我做下去的最强动力!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