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样的孩子较难控制和处理受挫的情绪,并且在遇到挫折或分歧时,无法找出合理的、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因此,受挫的情绪(由意见分歧、计划改变、情景转换所引起的)经常导致一种认识疲惫状态。
这时,孩子既不知该如何保持冷静,如何解决问题,同时,孩子很难回想起以前类似的行为出现时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他们无法保持头脑清醒,采取理智的行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和在受到惩罚时,他们的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2、极小的刺激便能引发挫折感。与同龄人相比,这些孩子会因为一些极其琐碎、微不足道的事情,感到沮丧和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眼里,这个世界上遍地充满了无法逾越的困难,他们对自己战胜困难毫无信心。
3、极低的挫折承受力。与同龄儿童相比,这类孩子不仅更容易感到受挫,而且对与挫折感有关的其他情绪的反映也更为强烈,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承受困难的能力极为有限。当遇到挫折时,孩子会变得异常躁动不安,行为毫无条理,并常常伴有攻击性言语或行为。
4、适应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极其有限,令人震惊;当成年人下达了命令,或计划中出现了调整时,孩子面对情景转换的需要,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5、思考方式倾向于具体化、死板、黑白分明、非此即彼。他们认识不到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灰色”区域(“罗宾逊夫人总是很小气!我恨她!”而不是“罗宾逊夫人一直很和蔼可亲,但是,她今天心情不好”);处理复杂多变的局面时,方法过于简单化、死板、不灵活;甚至,在这些方法明显不合适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感情用事、固执己见(“我们总是在10点半休息一会儿。我才不管今天是不是开大会呢,我就是要出去休息!”)。
6、不管十分存在内在或外在的强烈诱导或刺激,这类儿童均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甚至面对丰厚诱人的奖励时,这种情绪失控的强烈爆发也会频繁发生,而且持续时间长。
7、暴躁行为可能常常出人预料。孩子原本看起来得心平气和、心境不错,然而,突然冒出一个令人沮丧的情况,于是乎,孩子立刻大发雷霆,无论这些事是多么的细小琐碎,微不足道。
8、对特定的一件或几件事,孩子会有这种异常的反应——比如,衣服的外观或手感,事物的味道或气味,做事的顺序或方式。
9、适应能力差常常也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有联系,而且下面的这些反应又会进一步刺激并加剧这些症状。这样的反应有:情绪不稳/烦躁不安,过度活跃/感情用事,焦虑,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等。
10、其他孩子在感到饥饿或疲劳时,往往会变得烦躁不安。而在同样情况下,暴躁型孩子则可能会彻底崩溃。
在暴躁型的孩子处于事件的初期阶段时,环境要求这些孩子从做某一件事转换到做另一件事,这时,这种困惑的感觉是很自然的。但是由于缺乏正常的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孩子会感到难以承受,因而无法采取恰当的行动。正是在这个初期阶段,当孩子不知所措时,他发出了早期警告信号。问题在于,他很可能以一种令人不悦的方式告诉你他遇到了问题。
以下为网上摘录,不知道出自哪里了。
我把暴躁行为的初期阶段称为气阻(vapor lock)。下面让我详细解释一下气阻。我们假设,您孩子大脑的运转方式如同一部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中的气阻现象是由于内部过热而引起的。过度的热量使发动机的油路中产生气泡,阻止汽油流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灭火。
无论司机怎么猛踩油门或重新点火,汽车都发动不起来,除非等到发动机彻底地冷却下来。同样地,挫折感常常会使一个暴躁型的孩子丧失思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崩溃,从而陷入思想混乱状态。无论大人怎么用力地“踏踩油门”——尖叫。责骂、讲理、坚持、奖赏、惩罚或其他手段,孩子都无法开始进行理智的思考,直到别人帮助他冷静下来。
我治疗过一个孩子,他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大脑上锁(brain lock)。他解释说,如果他的一个想法钻了牛角尖——即上了锁,那么要想打开这把锁是极其艰难的。无论从如何千方百计地帮助他,无论采用的方法是多么的合情合理,都无济于事。还有一些孩子,他们把这种初期阶段描述为“短路”。他们认为大脑中的“线路”被堵塞住了,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思维运转。
一个精通计算机的孩子告诉我,他希望他的大脑中有一个奔腾处理器,这样在他不知所措时,他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信息。无论你使用什么词汇加以描述,最重要的是,当处于气阻这一阶段时,孩子们还是具有理智思维的能力的。因此,要防止他们情绪的全面爆发,还是有可能的。 我发现,很多暴躁型孩子的家长会投入大量精力来干预孩子的行为,但是,他们通常是在孩子开始彻底崩溃时或崩溃的后期阶段才介入。我把这称为反作用介入或后期阶段介入。我认为对于暴躁型的孩子而言,在这些阶段进行干预,是不会产生积极的结果的。
在孩子进入最恶劣的状态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换句话说,在事件的前期阶段就采取积极的行动。因此强调,帮助你学会预测和认知那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导致“气阻状态”的事件——并且帮助你了解,在“气阻阶段”和“交叉路口阶段”,你所能采取的一切行动,防止进一步彻底崩溃的发生。
你如何解释孩子的暴躁行为以及你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你用何种策略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把以往对孩子行为的解释束之高阁,也就意味着把过去的家教做法束之高阁。换句话说,如果要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那么首先,你自己必须变得更加灵活。听起来,这种说法不公平或者毫无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面对一个禀性固执刻板的孩子,如果你以同样的方法对付他,结果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对这一点,你已经深有体会了。
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次数,最重要的是在事发以前(前期阶段)着手解决他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事发以后(后期阶段)。
我在这里推荐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创建一个环境,我称之为“宽松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您孩子在应变能力和挫折承受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不再成为主要的障碍。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将有利于孩子和你共同努力,消除暴躁的行为。在这个环节中,正确充分地了解孩子的问题的来龙去脉是重要的第一步。
你可以向孩子证明,你完全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他面临问题时的真实感受,这将有利于他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而,才有可能理智地思考问题,进一步寻求问题的解决。 创建宽松的环境还帮助你:
(1)更加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实际处理问题和挫折情绪的能力,促使你大幅度地减少可能引发孩子焦虑情绪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从而减少孩子出现气阻状态和彻底崩溃的几率;
(2)分析出孩子正处于气阻状态,而此时,是你,而并非你的孩子,决定了他是否最终会陷入彻底的失控状态,至少在最初阶段是这样的;
(3)增强调整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常常引发孩子冲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4)保持你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同时,避免陷入与孩子敌对的紧张状态;
(5)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要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换句话说,创建轻松的环境,将改善你与孩子的根本关系。
第二种方法,强调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
因此,他不必永远需要依赖于这个轻松的环境。很多家长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他们的孩子在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方面有缺陷。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他们往往操之过急。遗憾的是,直截了当的方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在一个紧张的、充满敌对情绪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活动,你的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第一种方法是一个理想的起跑点,因为它增强了孩子认识和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是的,这与把他们“直接扔到水里”的方法截然不同。这种方法对很多孩子来说,似乎更加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