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信阳监狱服刑的河南省西平县委原书记王廷军称,行贿者“啥时候也不会说出去”的承诺靠不住,之前极尽奉承谄媚的人在出事后也没来看他。王算了一笔账,觉得自己受贿被捕得不偿失,如果不是被捕,自己应该在事业、经济、名誉方面会有更大建树。
俗话说得好,“篱笆扎得牢,恶狗钻不进”。假如王廷军把拒腐的篱笆扎牢,行贿者哪里有可乘之机?
自从享受副厅级待遇后,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人们看到了王廷军的与众不同——西平县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都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播出,有关王廷军活动的新闻当仁不让地头条播出,全县老百姓都发现王廷军的名号不再是“县委书记”,而是“副厅级县委书记”。
即使不是王廷军亲自授意县电视台这样做,人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是经过他默许和支持的。为什么非要强调“副厅级县委书记”?西平县很多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认为一个如此贪名的县委书记,不可能没有问题。果不其然,王廷军受贿的传言被纪检部门查实。
王廷军在悔过书中是这么算“事业账”的:“2008年我被捕时才51岁,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下去,到退休前,我有可能干到正厅级。”由此可见,王廷军对当官级别的重视。他对官位、金钱、名誉的重视,都离不开他人性中的贪婪。
我们可以从一些落马的贪官身上发现一个共性:他们兢兢业业往上爬,爬到顶峰后又因贪婪而堕入犯罪的深渊。这样看来,真正靠不住的,未必是行贿者的承诺,贪官人性的贪婪才是真正危险的。再严格的反腐制度,也难以制约人性中的贪婪。官并不是级别越高,越能赢得尊重,副厅级也好,副部级也罢,只有征服了内心的贪欲,才真正值得敬佩。否则,在德不配位的情况下,官做得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可能就越大。对于贪官的落马,人们有理由拍手称快。王廷军很会算账,但没算到会栽在自己的贪婪里。